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游泳的鱼9006的博客

教书如做人,宁静而致远!

 
 
 

日志

 
 

别和学生“较劲”  

2014-12-06 17:59:16|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CJ被请回家“停课”反思,CJ不在的日子里,众学科教师赞叹:咱班的课简直太好上了。某天,和某学科老师说起CJ,学科老师讲起一个片段,说某次教育了CJ之后,CJ在办公室门口大放厥词:“我就是不听她的。”学科老师是个非常认真负责的人,即使她不说,换成以前的我,我也会觉得受伤。
       很多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我们教师总觉得自己认真付出以后很受伤呢?作为教师,时常都在告诫自己,不要和学生一般见识,不要被学生牵着走。可为什么教师却很容易被学生动摇自己的心?认为自己对这些学生无能为力?且无论怎么叮嘱自己都做不到不被学生影响呢?
       这是因为,我们会不自觉地有这个意识——学生如何对我,反应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有时候,通过学生对教师的态度,教师可以反思和成长自己。但这个意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在很多时候,学生怎么对教师,反映的仅仅只是他自己的内心。
        记得某天在操场上,我告诉CJ一句话,我前句说完,就让他复述。CJ复述不上来,让我大吃一惊。再看看他的表情,你和他说话,他总是眼睛四处观望其他地方,四周的风吹草动都让他很敏感。很明显,他对教师的教育有着很直接的排斥和抵触情绪,所以会是这幅心不在焉的模样。CJ从小到大都是个小错大错不断的孩子,站在老师面前受教早已炼就了“金刚不败”之身,他的心是紧闭的,他听得心不在焉。随后,他上课总是这样那样的学习工具没带,一问便是:“忘了”。我就在思考:“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忘性会如此之大?”直到某天早上我发现CJ红肿的双眼,了解缘由是因为数学考了38分,觉得对不起我和他父母而伤伤心心大哭一场时,我有点吃惊。因为其他科考个位数,他还大放厥词:“丢得起这个脸。”
        CJ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遗忘”这个坏习惯?心理学家说,习惯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源于一次次强化。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奖励,那么他就会养成做这件事情的习惯;如果重复某种行为,当事人得到惩罚,他就会养成不做某事的习惯。CJ是个重情重义的孩子,虽控制不住自己,但喜欢打抱不平;班上的公益事情他也热心积极参与;某次生物课上,不知谁玩粉笔差点掷在老师身上,老师在清查不出“凶手”要停课的时候,CJ还主动承担了责任。但CJ犯的错误太多,数不胜数,估计之前因为大错小错不断遭受的惩罚太多,让他对学习、对家长、教师的教育产生了恐惧,如果每经历一次错误,他都像数学考38分那样伤伤心心地痛哭一次,估计他是承受不住的,所以他选择一种“遗忘”的方式。心理学家袁荣亲说:“人就是非理性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总结出自己的人生信条,这些信条发展出来的思维左右了我们现在的行动。这听起来荒诞,但这就是事实。”CJ的记不住、忘性大的坏习惯,虽然并不成熟,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却也保护了他。
        所以,有时候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仅仅只是反映了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学生仅仅只是把在教师面前受到教育的伤害和无助的感觉投射给了教师,若教师认同了,则教师感觉有了被伤害的感觉。心理学家曾奇峰说:“投射与认同是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互动方式,也是人们的内在关系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教师)会忍不住将自己的痛苦投射到对方身上,结果令对方苦恼。如果教师面临着这样的苦恼,也许应该拨开师生关系的迷雾,明白其中有一种苦恼是学生投射给你的。
       网络上盛行着这样一段话:教书是一场盛大的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只感动了自己。真叫是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教师若明白人际关系中“投射与认同”的心理机制,就不会被学生的负面情绪轻易污染。人是语言沟通的动物,面对语言时,要分清哪些讲的是事实,而哪些又是情绪语言?如果只是学生的情绪语言,又何必用学生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呢?
  评论这张
 
阅读(197)| 评论(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